|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代 » 贵州 » 六盘水 » 正文

资阳市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1  浏览次数:106
核心提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中共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1.把握资阳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阳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全面小康的冲刺决胜期、转型跨越的攻坚突破期。推进资阳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决策部署,围绕美丽繁荣怡然资阳美好愿景,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创新活市、环境立市战略,着力打造“五基地一枢纽”,构建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资阳贡献。

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发展不足与质量不高并存的问题,以夯实实体经济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一产偏重、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引领的现状,整体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着力解决开放不够与要素外流并存的问题,突出面向成渝开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破解思想观念落后、开放平台不足、开放通道不畅、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等制约,打造投资兴业首选地;着力解决民生短板多与风险矛盾大并存的问题,补齐城乡差距较大、互联互通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短板,依法管控金融风险,稳妥有序化解征地拆迁、问题楼盘等矛盾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着力解决城镇化水平较低与城乡建设品质不高并存的问题,强化规划引领,统筹重大产业、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科学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品质品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功能完备、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

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省委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实施“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举措,抢抓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支持资阳发展十个方面措施重大机遇,推动资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把握发展定位,做好做足“成渝”和“临空”两篇文章,勇于担当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的重大使命。深化区域协同,承接成都“主干”辐射,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成资同城化,推动成德资联动区、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建设环成都经济圈东部现代经济集中发展示范区。优化产业布局,夯实“五大产业”,打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深化川渝合作,构建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突出枢纽功能,积极参与推动成南达(蓉京)、成自宜高铁建设和成都至重庆高速公路扩容等重大项目,构建成渝空铁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开放引领,积极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建设、综合保税区争创和落地签证政策等重大工作,构建立体全面开放大格局。

2.坚持五区共兴一体发展。制定市域统筹一体发展实施意见。支持雁江建设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支持安岳建设成渝中部开放发展前沿区。支持乐至建设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支持临空经济区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出台市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和引导目录,合理布局各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归并零星工业点、服务业点,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带状引领、组团发展区域布局,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市域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实施重大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交通引领性工程,畅通市域交通网、现代物流网,推动市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畅流动,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提高城镇集聚力、支撑力。统筹实施毗河供水工程、全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重大水务项目,夯实全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布局、统筹配置、统筹保障,建立市域教育、医疗、社保、公交等公共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统筹全市政府债券、产业基金、融资平台合理配置,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提高资源要素配置的科学性、精准性、灵活性,建立全域统筹协调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组团式打造“一主两副多点”城镇群。坚持科学规划引领,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一城四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打造丘区生态宜居江城。推动安岳县城“东拓南延”发展,加快海绵县城建设试点,建设现代山水生态城市;推动乐至县城“四区统筹、四片同建”,加快宜居县城试点,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制定市域特色小城镇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高标准打造牙谷、柠檬、薯业、鞋业、康养等一批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突出项目第一抓手。深入研究国省政策、产业政策和重点投向,围绕市场需求和项目落地,高起点谋划具有引爆性、引领性、战略性项目。充分吃透政策、打开思路、创新方法、优化机制,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多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土地等需求,牢牢盯住项目开工、推进和竣工投用等重要环节,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复制先进地区规范快速推进项目的办法举措,依托专业平台公司策划项目、推动项目。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借助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等平台,签约落地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合作项目。

3.坚持开放兴市构建全面开放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城市群建设等国省战略布局。突出面向成渝开放,深化与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互动发展,将资阳建设成为成渝相向发展的黄金通道、交通枢纽、出入门户。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为纽带融入“空中丝绸之路”,以成自宜(蓉昆)高铁、成渝高速、成宜高速等为纽带拓展南向融入西南出海通道、北部湾港口、粤港澳大湾区,以成南达(蓉京)高铁、成安渝高速、成资渝高速等为纽带深化东向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以成都中欧班列延伸资阳突破西向、北向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

对接环成都经济圈,加强与德阳、眉山、遂宁等周边市协同发展,推动成德资产业联动区加快形成,在建设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中率先突破。对接长江经济带,继续深化与宜宾、泸州等长江上游港口合作,借港出海。对接东部沿海,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国省部门、央企省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瞄准高端现代产业招强引优,积极筹划临空、牙谷主题对接招商,务实开展委托招商、以企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大力引进龙头型、补链型优质企业。顺应“轻资产”趋势,推行“拎包入住”,吸引科技型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落地。加强政策扶持“走出去”,大力研发核心零配件,推动中车资阳机车公司等优势企业提升制造技术水平,深入开展“资阳企业丝路行”活动,对接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区域扩大销售市场。引导轨道交通、农产品加工、纺织鞋服等行业优质企业和优势资源“走出去”。

全面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深入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建设,打造韩资企业集聚地。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功经验。全力争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申报落实144小时落地签证政策,为国外企业商务高管、技术人才到资阳考察旅游、投资兴业创造条件。出台对外开放工作激励办法,把开放发展工作纳入干部绩效评价。

4.坚持产业强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放眼全球、融入成渝、配套服务,出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坚持工业主导、产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作配套,推进工农互哺、农服对接,构建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商用汽车、口腔医药、食品、纺织鞋服“五大产业”。突破发展空铁、齿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做精做优商用车、专用车整车生产和关键零部件;加快食品、医药、纺织产业改造提升,抓好柠檬、红薯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开发绿色有机、营养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产品、高端诊疗设备;大力发展口腔装备、临空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抓好天然气开发利用,加速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临空服务业,辐射带动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电子商务体系化发展,突破发展全域电商。推动现代物流专业化发展,发展高附加值物流和航空物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次中心。推动文化旅游品质化发展,制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高水平开发石刻、民俗、生态、康养等旅游资源,创响蜀人原乡、红色帅乡、石刻之乡文化品牌,支持乐至陈毅故里申报5A级景区,雁江保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安岳宝森生态农业度假区申报4A级景区,支持安岳与大足联合打造川渝唐宋石刻精品旅游线,建设成渝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着力发展康养产业,挖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内涵,培育健康养老产业园,打造集康养、医养、文养于一体的成渝生态康养产业集群。

提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100万亩柠檬柑橘、100万亩蔬菜、100万只黑山羊。持续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合社、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一批农业主题公园、观光园、科普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产品品牌化,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加大安岳柠檬、临江寺豆瓣、乐至藕粉等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响“资味”农产品品牌。

5.坚持创新活市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支持创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资阳分中心,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水准建设中国牙谷创新创业中心、天府国际口腔孵化园、“云创智谷”、市创新创业园等创新孵化载体平台,争取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瞄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孵化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落实省级支持扩大科研产出的政策,给予征地拆迁、土地规划、道路交通、能源动力、项目配套、安全保密等保障。实施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建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将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纳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判定考核体系,力争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施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授权发明专利、研发成果给予定向资金扶持。出台体现创新质量、贡献、绩效的科技人员激励政策,开展打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通道试点。突出“成渝研发、资阳孵化”,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主动向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借脑引智,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强力推进成渝等地科技成果在资阳落地转化。

突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淘汰过剩产能,打好降低要素成本、减税、降费“组合拳”。实行盘活存量与下达增量相挂钩,对供地率低于60%的县区,暂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改革,健全完善市本级与雁江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财税管理体制。加快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孵化基金。引进市场化投资基金、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推行多层次、全方位股权融资,创新拓展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质押融资模式。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依法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支持各县(区)政府盘活开发农村资产资源,加快集体土地有序流转,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清理“空壳农业专合社”。

6.坚持环境立市构建投资兴业首选地。制定打造成渝中部投资首选地实施意见,推动资阳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形成成渝中部投资兴业首选地。

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全面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公布各层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打造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积极开展“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精简办事环节,对项目审批探索试行先建后验的方式,实现企业投资立项到办理施工许可时间再压缩一半,提高企业投产效率,营造简洁化、效率化的审批服务环境。

构建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坚决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隐性障碍,研究制定鼓励创新创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扩大社会投资等配套实施办法,全面落实普惠性减免税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发展的动力活力。

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征求各类市场主体对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的意见建议,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建立严格的监管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确保监管活动依法、公正、透明。强化企业经营司法保障,严厉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

构建诚信友善的人文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失信联合惩戒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实符合国际规则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落实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升群众满意度。

7.打造“五基地”构建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坚持与成渝错位发展、配套服务、功能互补,出台建设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编制实施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推动服务配套成都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在资阳集聚发展。

建设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建设医康养综合体、产业集聚区、科教原研区、国际交流区、生活配套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打造“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引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国有企业、上市企业,培育骨干企业,做强药品药械品牌,巩固提升我市医药产业在全省的格局地位。

建设国家机车商用车制造基地。依托中车资阳机车、四川现代、南骏集团等重点企业的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突破发展空轨、齿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商用车产业链,做大做强机车、商用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企业集群。

建设国家级临空制造服务基地。围绕临空制造业、临空综合服务两大功能组团,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高端制造业,拓展保税加工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临空商务、跨境电商、服务外包、康养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对接成渝、面向国际的临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建设成渝中心城市配套服务基地。主动承接成都重庆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借势借力成渝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功能配套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试验区、绿色农产品加工配送区、承接成渝产业转移协作区和综合配套服务供给地。

建设丘陵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科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绿化全市和全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动传统产业和园区绿色改造,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制定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建立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探索公司化、市场化办园模式,支持安岳、乐至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开发区,支持县级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提档升级。

8.建设成渝空铁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7高9轨16快”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到2021年,建成及在建轨道交通里程达到230公里以上,以天府国际机场为龙头、轨道交通为重点、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为骨干,横向连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纵向连接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打造贯通成渝、连接周边、畅达全国的空铁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形成成都平原经济区东部重要的铁路枢纽。谋划推进成渝中线高铁,积极开展成南达(蓉京)高铁、绵遂内铁路、成都城际外环线铁路、遂资眉雅铁路等前期工作,积极推动轨道交通18号线资阳段、成自宜(蓉昆)高铁建设,构建成都东向、南向、北向轨道交通重要节点。

加快构建成渝中部重要的公路枢纽。谋划推进铜梁—安岳—乐山高速、乐至—金堂快速通道,积极开展三台—乐至—资中高速、雁江—安岳快速通道、安岳—大足快速通道、资阳高铁西站—成宜高速连接线等快速道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成资渝高速、成资大道,实施成都至重庆高速公路扩容。建设高品质普通干线公路网,建成广覆盖的“四好农村路”网。

加快构建成渝中部现代物流港。发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引领作用,突出成都平原经济区东部重要的铁路枢纽、成渝中部重要的公路枢纽功能,围绕航空物流中转、成渝物流集散、川南川东北和长江黄金水道物流分拨,加快建设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客运及货运集散地,实现空铁陆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加快改造铁路货运站,增强中转能力,提升物流功能,积极推进中欧班列国际货运线延伸至资阳,打造现代物流港。

9.高标准推进成资同城化发展。积极对接成都“一山两翼三轴多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和“东进”战略,落实省级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和年度行动方案,推动编制并实施成资同城化发展规划和环成都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积极承接成都非中心城市、非省会城市功能及非主导产业疏解,推进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错位竞争、融合发展,借力成都科研优势,落实“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资阳”的互动模式,加快实现与成都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积极构建成德资产业联动区,建设环成都经济圈东部现代经济集中发展示范区。

推动发展规划一体化,促进资阳与成都总体规划及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高度融合、有机衔接,构建区域同城化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实施成都平原轨道交通规划,规划建设连接天府国际机场、成都主城区、天府新区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推动成资合作三大标志性工程年内开工建设,提升成资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产业布局一体化,发挥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提升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能力,推进成资产业错位发展、分工协作、互补促进,增强整体竞争优势。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成都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优质资源与资阳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科技资源整合、信息开发共享、技术成果交易及科技金融服务无缝对接。推动生态建设一体化,建立健全统一的污染联防联治和跨境流域生态补偿、空气质量监测、环境风险防控信息互通等机制,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10.高品质建设临空产业新城。统筹布局“一城一区多镇,两轴两带多组团”,全力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临空产业新城。发挥中信集团资源聚集、产业整合和招商能力,组建产业发展公司,积极发展临空依赖性强、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拓展保税加工功能,建设先进制造业出口加工基地;依托资阳市主城区拓展城市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国际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以航空俱乐部、航空主题公园等为主,培育航空展示、航空文化、康养度假、临空商务、高端品牌商业等业态,形成参与国际分工的临空高端产业集群。

加强临空经济区与雁江、安岳、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作,有效带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催生一批航空指向性强的新兴产业,形成全域临空产业协作体系。推动外向型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加强与成都临空经济区、中韩创新创业园等合作园区联动发展。合理分工临空经济区、资阳高新区和中心城区建设,促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城市住宅区合理布局。

积极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一区两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空港新城,加快形成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11.高水平建设中国牙谷。以“口腔全产业链”为内涵、以“口腔+”产业为外延,建设国际口腔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全国一流复合型产业社区,打造世界知名的“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中国牙谷”,创响牙谷民族品牌。

打造中国牙谷功能平台。建设以多功能中心和牙科产业园为核心的科创园区,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专业为核心的四川天府口腔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设以学术交流、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牙谷学术交流展览馆,打造对外交流的平台窗口。建设以口腔医疗服务为核心,以康养旅游为主导打造牙谷特色小镇。

构建中国牙谷支撑体系。建设以创新创业孵化园、华西口腔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化中心为核心的孵化平台、创新平台,构筑“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口腔产业创新孵化支撑体系。筹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资阳高新分局和市药品医疗器械申报服务中心,构建检验检测合作联盟,打造检验认证“资阳体系”和“资阳标准”,构筑检验检测及政务服务支撑体系。创新“金融扶持+口腔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组建省、市两级口腔产业发展基金,协调高新区科技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企业个性化金融服务,构筑金融支撑体系。出台口腔产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加大产业人才招引培育力度,筹建中国牙谷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牙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中国牙谷智库,构筑人才支撑体系。拓展深化与德中工业设计协会、美国加州中心等国外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的合作;举办牙谷峰会、口腔专业论坛,构筑交流合作支撑体系。创新口腔产业个性化支持政策,积极支持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创响口腔产业民族品牌;率先争取各项医疗政策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开展外商独资口腔医院、外籍医师境内执业等各项试点,提升牙谷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构筑政策支撑体系。

12.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引导经营能力强、业绩好的个体工商户向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形式企业化方向发展。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规范和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各地资阳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建立政企“直通车”制度,制定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方案,扎实开展“走企业、解难题”活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和“双创”计划,培育一批百亿企业、上市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

推进国资国企转型发展。加快推动市县国有平台公司资源整合,组建实体化运营的国投公司,构建“市国资委—市国投公司—专业投资运营公司”三级架构体系,实现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推进融资市场化,实现企业债务风险内部化。加强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细化“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及风险管控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确保母、子公司规范化运营。创新融资模式,推动省、市国资公司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符合我市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项基金,推进资产证券化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融资渠道。试点赋予国投公司等国有企业一级土地开发权,推动省市重点项目、产业布局快速落地发展。

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加强与川能投等省属国企合作,推进四川现代增资扩股、禾邦集团瘦身减债、四海集团依法重整等,全面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13.推动品质革命和品牌创建。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落实标准规范、流程管理、产品认证、第三方质检、产品召回等制度。建成一批国家质检中心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支持企业主导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互认。探索开展标准融资增信。健全质量安全有奖举报、惩罚性赔偿等制度。开展质量强市(县)示范创建。支持四川天府口腔医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设立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制定实施资阳品牌创建行动计划。完善“资阳制造”管理标准,制定“资阳服务”应用标准,建立特色优势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支持资阳制造品牌推广应用,建立资阳品牌发展联盟,鼓励使用“资阳制造”认证产品。探索建立品牌保护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推进商标国际注册。建立健全质量品牌奖励制度,支持企业创建驰名商标。

14.提升城乡基础环境。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建设公园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城市改造完善提升“六大工程”,推进“改旧扩新”拓展城市空间,推进“舒脉通络”完善城市路网,推进“风貌改造”整治城区风貌,推进“增绿扮靓”绿化全市,推进“提质惠民”弥补城市功能,推进“文化铸魂”增强城市底蕴。统筹推进地下管廊和地上配套设施建设、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打造精品建筑、高品质小区、智慧社区、特色景观。持续推进市容市貌十大专项治理行动,开展马路市场、背街小巷等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优化基础环境。加快交通建设,打通外联大通道,畅通内部大循环。加快推进毗河供水一期、“张老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抓好望水河泄水工程和中心城区第二水源、应急水源工程,全力做好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和安岳城西水库、乐至宝石水库等前期工作,构建多水源、全市域的水网体系。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网”融合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15.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编制完善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修编县域新村建设规划、部分乡镇总规和控规,加快推动村规划编制,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励办法,设立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奖,以奖代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实施农村产业提质行动。围绕“创品牌、强技术、建基地、搞加工”等重点任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安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乐至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雁江忠义省级农业示范园,打造一批高品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支持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加快创建“四好村”,加强山水田林湖草生态系统修复,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升级版。加快中小水利设施建设,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规模化沼气、天然气下乡、自来水入户、互联网下乡等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公共厕所和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加强厕所粪污收贮和资源化处理,推进资源再生利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守耕地红线,大规模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乡村治理提升行动。深化开展“三分类三升级”,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法律进乡村”,加快实施农村“雪亮工程”,加强农村网格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引领和文明素质培育,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人才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

16.防范化解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市县(区)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风险属地处置责任。落实四川省地方金融条例和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有效防控和处置金融不良资产,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监管。整治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健全金融犯罪风险预警监测平台,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投机性购房。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坚持依法理财、规范举债,加强融资监管,严格控制地方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不规范举债行为。

17.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出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落实“三区三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严禁在沱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加强沱江、涪江流域综合治理,学习借鉴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试点经验,与成都、内江等地探索共建沱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全力构筑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全域“两流域三渠系十五湖”和中心城区“一江九水五湖八湿地”生态和谐水网体系。

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扬尘治理五大行动,深化大气污染物减排。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推动城乡污水有效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落实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资阳市工作方案。

18.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脱贫攻坚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住房安居、健康扶贫保障、扶贫扶志扶智工程,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抓好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探索“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方式灵活配置股权,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深化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全覆盖驻村帮扶机制。增设生态护林员、水利工程巡管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等公益性岗位。因地制宜推广就业扶贫车间模式,解决贫困户再就业问题。建立“四项扶贫基金”县级补充长效机制,在有“插花式”非贫困村的乡镇建立产业扶持基金,加大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帮扶和政策落实力度。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落实后续扶持政策,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关爱激励,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制,统筹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实施最严格的考评制度,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19.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市,全面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对符合条件的电能替代、气化替代项目,通过价格政策、奖励、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发展分布式能源,布局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储气调峰设施和储能及智能微电网。推广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落实用能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产业园区和各类污染排放企业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安岳、乐至制鞋轻工类涉水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推进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利用、集中处置。支持研制乡村垃圾、污水处理小型实用设备。

推进城市建设提品质、补短板,科学规划城镇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新材料环保建材,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施全市全域节水行动,统筹研究解决城市水资源利用和水安全保障问题。

20.办好急难愁盼民生实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左右。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托底安置大龄、残疾、特困户群众就业。实施重点群众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探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法治化、机制化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加快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有效缓解学前教育“入园难”。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实施高中阶段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分层分类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定向培育本地专业化人才。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建设四川天府口腔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环境科技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和实践。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办好继续教育。

着力建设健康资阳。深化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改革。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全民健康体检资助体系。实施大型医院“高精尖优”发展工程和县级医院“服务主责”提升工程。发展医疗联合体,持续推进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优质医院的合作。加强市县医院能力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村建成1个达标卫生室。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疾病防控、精神卫生短板。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食品药品安全准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中小微企业、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社会群体参保全覆盖。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救助机构建设。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21.大力引进培育人才。引进高端技术紧缺型人才。大力实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支持国企、大型骨干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市场聘用、股权激励、特聘顾问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在住房资助、医疗保障、生活补贴、家属就业、子女就学、评级晋职等方面推出激励新政。围绕中国牙谷、临空经济区建设,探索在成都、重庆等地建立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实施人才中长期培养计划。建立“一把手”招才引智制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进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拓宽校市战略合作,加大力度开展专项人才培育和人才交流合作。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梯次培养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名医工程、名家工程和名匠工程,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制定优惠政策,给予用地等要素支持保障,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高校、科研机构、职业学校、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扶持建设一批企业研发中心、科研实践基地和文化产业创业基地。建立开放型人才信息库,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工作站。建立定期赴外招才引智机制。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优质科研支撑。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力争纳入全国“博新计划”。

健全产业创业人才激励政策。给予外来创业人才更多配套支持,提供商业管理、市场拓展、公关营销等业务培训,开展“创业课堂”人才孵化教育,整合本地创业资源,开展内外人才交流互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培育大量“订单式”人才,深度补充专业技术研发团队,提升技能人才队伍质量。

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打破传统的户籍、档案、身份等干部人事制度束缚,在不改变人才与其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按照引智合作、人才派遣等方式,推进人才交流,实现人才“长租短借”“智力流动”。在政府机关单位中推行专业岗位与专业人才的自由双向选择,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人才的价值。

22.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党委驾驭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重大事项、定期分析经济形势、联动调度项目投资、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协调等工作机制。统筹研究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全局性重大工作的过程监测和实时调度。支持民主党派用好“直通车”渠道优势,助推资阳高质量发展。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树立战略视野和全局眼光,破除“盆地意识”“本位意识”,推动干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强化培训提能,注重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问题的本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引导党员在高质量发展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认真贯彻执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阶段性任务实行差异化考核,开展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估,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正向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奋发进取、拼搏实干,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 年代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年代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