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代 » 四川 » 达州 » 正文

让城市自由呼吸 资阳描绘海绵城市蓝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7  浏览次数:60
核心提示:资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控分区规划图  □实习记者徐嘉欣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

资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控分区规划图  

□ 实习记者 徐嘉欣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就是海绵城市。

近日,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资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已获市政府批复。根据规划,我市将充分结合本地特点,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综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将资阳建设为四川缺水地区特色海绵城市。

水资源短缺、大雨必涝 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我市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现象并存。地表水资源量为26.7万m3 /km2,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水资源量423m3,远远小于长江流域的平均水平2325 m3 /人,远低于国际公认用水紧张线1700m3/人。

现状表明,我市地表水环境较差,给水水源方面水质稳定可达到II类水质,但九曲河水质经常处于劣V类,沱江资阳段水污染严重,水质达IV、V类,总磷、总氮指标严重超标,黑臭水体治理压力较大。加之,老城区雨污合流制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存在溢流污染问题。

根据2015年内涝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现存易涝点52个,局部内涝问题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城北片区。采用基于情景模拟的加权综合评估法得出,易涝风险区共76处,总计3.53km2。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资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通过“渗、蓄、滞、用、净、排”工程措施与生物治理措施,综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让城市更加绿色、生态、宜居。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海绵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依据城市总规及控规用地范围,同时兼顾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资阳海绵城市建设分为五类区域,分别是河流水体山体保育区、海绵城市公园涵养区、已建雨污分流优化区、老城雨污合流改建区和规划新建提升区。

规划从海绵城市基底识别、生态格局保护与恢复、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分区雨水控制、管控单元划分及目标分解、建筑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建设要求六个方面出发,提出在海绵城市的打造中,利用资阳城市的山水自然环境格局,通过对沱江两岸、九曲河两岸滨水空间景观的营造,周边山体绿化与景观的引入,城市生态绿网的构建,创造山水园林城市。同时,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提升,统筹“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建设,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实现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 年代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年代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